智慧養老社區背景分析
2019年0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的人口數據:
我國最新的老年人口數據為:
2018年末,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
對比:2017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
2018年相比2017年增長了859萬,增長了0.6%
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11.9%。
對比: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
2018年相比2017年增長了827萬,增長了0.5%
2018年我國增加了859萬老年人,我們來看看近四年的數據對比:
2015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65周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總人口的10.5%
2016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086萬人,占總人口的16.7%;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占總人口的10.8%。
2017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
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11.9%。
2015-2016年末,60歲以上增加886萬,65歲以上增加617萬;
2016-2017年末,60歲以上增加1004萬,65歲以上增加828萬;
2017-2018年末,60歲以上增加859萬,65歲以上增加827萬。
中健聯盟產業研究中心,根據我國老年人口的增長趨勢,對未來三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預測數據為:
2019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長727萬;
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長603萬;
2021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長521萬。
2022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長將比2021年多一倍?。?!
以下為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原文:
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
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死亡人口99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
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4(以女性為100)。
從年齡構成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72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4.3%;
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11.9%。
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831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6401萬人,減少1260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
全國人戶分離人口(即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6億人,比上年末減少450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41億人,比上年末減少378萬人。
注:2018年,全國總人口增加530萬人,但60歲以上增加859萬人,65歲以上增加827萬人。說明。。。。。。
數據來源:https://www.sohu.com/a/290855493_120067607
社會的老齡化伴隨而來的是養老問題。采取什么樣的養老模式已成為滿足老年人需求的當務之急。我國現有的養老模式主要是兩種,家庭養老與機構養老。
家庭養老在我國傳統養老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這種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
1、子女的減少以及獨生子女現象的出現使得獨生子女養老變得異常的困難;
2、傳統家庭的養老功能有所削弱,城市子女工作壓力大而無暇顧及老人,產生“重幼輕老”現象;
3、老年人平均壽命延長,患病率上升,處理能力下降,將更多地需要日常護理、生活照料和社會服務;精神方面也面臨著溝通不暢等問題。
面對家庭養老存在的問題,一部分人會選擇機構養老。然而,機構養老同樣存在以下問題:
1、國家現階段難以拿出大量的資金發展或完善養老機構,機構養老服務不夠完善;
2、養老機構大多遠離老年人生活的社區,實行封閉管理,無法滿足老年人與家人、鄰居、親朋好友交流的愿望,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3、養老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低,服務質量不高;
4、機構養老收費高,服務范圍小,養老設施發展滯后,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養老需求。
智慧養老社區模式簡介:
養老型智慧社區針對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遠程護理、社區餐飲預訂、在線助老、緊急求助等服務。
在現有的養老模式下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養老,打造一個智慧、安全、高效的智慧社區。將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從而打造具符合中國國情且具有中國特色的物聯網現代化居家養老綜合示范社區。
智慧社區養老雖然現在各項服務功能已接入進來,大部分社區養老平臺及服務都在為老人提供便利,但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安全問題。當老人暈倒或離家外出的時候該怎么處理呢?
綠慶專注人體存在傳感研究十余年,通過房間安裝布置傳感器,可識別出人體存在位置。當房間內所有的傳感器都探測不到人體存在后,通過微信、短信推送信息到監護人手機上。同時集中管理監控室電腦界面也會探測報警信息。當收到報警信息后立即派人到現場查看,以防意外發生。
為什么綠慶要開發設計社區養老相關的產品,偶然一次機會看到新聞《老人慘死家中事件》,為了讓老人更安全,更能享受生活的環境。畢竟,沒有人會永遠年輕,每個人最終也都會成為老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http://k.sina.com.cn/article_5328858693_13d9fee4502000xf61.html?from=news&subch=onews
問1:為智能手環可是實現室內定位。
答1:是的,但是老人暈倒了也只等定位,但是判斷不出是否暈倒(人體存在)。綠慶傳感器檢測不到人體活動后判斷異常,推送報警信息。
問2:安裝攝像頭進行人形識別
答2:在有遮擋(例如:睡覺蓋被子)的情況下不行,衛生間等隱私場合不可行。綠慶床位傳感器睡覺也能檢測,可準確判斷人體存在。檢測不到人體活動后判斷異常,推送報警信息。
問3:普通的傳感器是否能達到呢?
答3:由于環境應用不一樣,傳感器選型不一樣,如床、沙發可能會睡覺的地方,普通傳感器檢測不到,容易誤判。綠慶高靈敏傳感器可檢測靜止呼吸微小動作。